
JCER指数修正,4月窗口期大地震风险提升(上)
关于4月地震窗口期,目前基于多维度分析框架,已确定日期范围及风险度。
声明:关于地震窗口期的评估,地震学界存在不同观点,JCERI基于历史模型及大数据概率统计及AI分析,认可地震窗口期提升大地震风险的理论,并因此修正了JCERI4月相关指数。
【潜在风险关联要素解析】
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壳板块运动,但也有若干非主要因素可能对地壳板块产生附加作用力,因此可能会提升地震风险,甚至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天体引力极值点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公里,但地月距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主要由月球的椭圆轨道引起。
每月都有最近点和最远点,但一年当中会有2~4次超新月,即新月和近地点叠加,此时月球的最近点会接近或达到极值,并大大小于地月平均距离。

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地月引力增加、潮汐力也会相应增加,对地壳板块的作用力和波动值同样会增加。对于处于临界状态的地壳板块来说,这种外界应力变化可能提升地震发生风险。
4月27日,是今年第一个超新月,地月距离为35.7万公里,远低于平均距离38.4万公里。
同时,4月27日前后,金星-地球-土星形成近似直线(夹角≤5°),引潮力叠加效应达年度峰值
日本防灾科研所(NIED)研究显示,天体引潮力异常期触发内陆直下型地震概率↑23%
2、历史周期律共振

- 东海地震170年周期假说:
- 1854年安政地震 → 1944年昭和地震 → 2024±5年(当前进入高风险窗口期)
- 富士山喷发关联周期:
2025年距上次宝永喷发(1707年)318年,火山性地震活跃度达红色警戒。

3、地壳应力监测异常
- 关键监测数据:
- 日本海沟俯冲带闭锁区域应力积累率达89%(东京大学测算)

- 骏河湾海底倾斜仪监测到板块滑动速度异常↑17%(气象厅未公开数据)

2025年4月27日特殊风险链

4、新监测技术验证
- 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
2025年3月检测到关东地区地壳形变速率达5.2cm/年(超基准值2.3倍)。
- 深海钻孔应变仪:
南海海槽Borehole C0002G数据显示,板块耦合带出现低频震颤群。

(未完,下篇继续分析高风险区域及相关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