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阪世博会开幕了,遭遇地震风险高吗?
大阪世博会开幕了。和历届世博会一样,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也将持续半年,4月13日开园,10月13日闭园。
由于日本地震多发,加之近两年关于日本将发生特大地震的各种说法从官方到民间不一而足,于是想去大阪看世博会的人们自然会担心赴日期间遇上大地震。
历史上,世博会场馆直接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的案例较为罕见,但并非完全没有。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关联性较强的事件:

1900年巴黎世博会:塞纳河洪水导致部分展区因积水被迫关闭。

1975年冲绳海洋博览会:台风袭击导致部分临时展馆和设施被强风摧毁,露天展区受损严重。

2005年爱知世博会:因台风临时关闭部分户外展区,同时本次世博会也面临地震隐患,因此场馆设计中采用了高抗震标准。

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台风“布拉万”导致世博园临时关闭一天。

非举办期间的案例:1926年费城世博会场馆闭幕后遭雷击引发火灾,建筑几乎全毁。
回到本届大阪世博会,由于地处大阪湾内海,遭遇强台风正面袭击的可能性很低,因此主要面临的还是地震威胁。
1. 大阪及周边地区的地震风险背景
- 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周期性威胁:大阪所在的近畿地区位于南海海槽地震带范围内,该区域每100-150年可能发生一次大规模地震。上一次南海海槽大地震发生于1946年,距今已78年,按周期推算,未来20-30年内发生概率高达80%。

- 近期地震活动:2025年1月13日,日本九州岛东部的日向滩(南海海槽沿线)发生了6.9级地震,尽管官方认为此次地震未显著增加后续大地震的短期风险,但专家指出该区域仍处于活跃期。

- 立川断层带与近畿地区风险:专家预测2025年需重点关注的区域包括大阪所在的“近畿地区”以及“南海海槽周边”,其中立川断层带(东京周边)和“新潟—神户应变集中带”均被列为高风险区。

2. 世博会场馆的选址与防灾准备
- 人工岛的地理隐患:世博会场馆位于大阪人工岛“梦洲”,该区域填海造陆形成,地质稳定性天然弱于陆地。历史上,人工岛在强震或海啸中更易受损,例如2025年2月世博会场馆木制回廊因地基问题部分塌陷(非地震导致)。
- 防灾计划的制定:主办方已公布针对南海海槽大地震的详细预案:
- 疏散方案:若发生震度5级以上地震,计划通过船只将15万名受困者转移至邻近人工岛(舞洲、咲洲)。
- 实时监控与安保:园区部署600台摄像头和1700名安保人员,确保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与秩序维护。
- 建筑抗震标准:场馆建设普遍采用日本严格的抗震规范,例如中国馆的设计强调可持续性和结构安全,但此前木制回廊塌陷事件暴露了部分工程隐患。

3. 地震发生可能性的综合评估
- 专家预测与不确定性:尽管日本专家预测2025年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区域包括大阪所在的近畿地区,但地震时间点无法精确预测。当前监测数据显示,静冈县烧津市等地地下水温异常上升,可能预示板块活动加剧,但尚未达到紧急预警级别。
- 世博会期间的特定风险:世博会持续半年(含夏季台风季),叠加地震风险,可能面临复合型灾害。例如,大阪夏季雷击频繁,若地震与极端天气同时发生,救援难度将显著增加。
4. JCER指数量化评估风险值
由于jceri目前只能评估最长一个月的风险值,因此我们要分成6个月来分别评估(见附图),最后再把6个月的风险值累加。
计算得到大阪世博会期间的JCER指数为1195.93,即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7级以上小地震未计)的概率为十万分之1195.93,约为1.2%。就大规模地震这种威胁来说,这个风险还是挺大的。
但大家不必惊慌,因为这是6个月的累加概率,就个人短期旅行而言,假如你世博期间在大阪逗留10天,遇到特大地震的概率只有约千分之0.6(0.6‰)到千分之0.8(0.8‰)。
附图1:世博期间大阪4月13日~5月12日、5月13日~6月12日JCER指数:

附图2:世博期间大阪6月13日~7月12日、7月13日~8月12日JCER指数:

附图3:世博期间大阪8月13日~9月12日、9月13日~10月12日JCER指数:
